電纜敷設過程中,外護套出現劃痕、破損、擠壓變形,甚至露出內部絕緣層,常見于電纜橋架轉彎處、拼接處及電纜密集敷設段。此類損傷會導致:一是水分、灰塵等雜質侵入電纜內部,加速絕緣老化,縮短電纜使用壽命;二是絕緣層暴露可能引發漏電,若遇潮濕環境,易導致接地故障;三是在腐蝕環境中,破損處會成為腐蝕介質的“入口”,進一步破壞電纜結構。?
一、原因分析?
電纜橋架內部有尖銳凸起:電纜橋架轉彎處未打磨毛刺、拼接處連接板邊緣翹起、橫檔焊接后未清理焊渣,形成“尖銳卡點”,電纜拖動時被刮傷;?
敷設方式不當:單人強行拖拽大截面電纜(如YJV-4×240),電纜在電纜橋架內“硬拉硬拽”,與電纜橋架邊緣摩擦擠壓;多根電纜并行敷設時未同步牽引,部分電纜被其他電纜擠壓在電纜橋架角落;?
電纜彎曲半徑過小:在電纜橋架轉彎處,電纜彎曲半徑未達規范要求(如交聯聚乙烯電纜彎曲半徑≥15倍電纜外徑),強行彎折導致外護套受力不均,出現裂紋。?
二、解決辦法?
1、敷設前清理電纜橋架隱患?
用角磨機打磨電纜橋架轉彎處、拼接處的毛刺與焊渣,確保內部無尖銳凸起;在轉彎處內側粘貼3mm厚橡膠防護條(長度覆蓋轉彎段+兩側各100mm),降低摩擦損傷風險;?
2、規范敷設操作?
大截面電纜敷設時,安排3-4人協同作業,在電纜橋架兩端及轉彎處設置導向人員,用電纜滾輪(每隔5m放置1個)減少拖拽阻力,避免“硬拉硬拽”;多根電纜并行敷設時,采用“同步牽引法”,用牽引繩將電纜捆扎整齊,確保每根電纜受力均勻,無擠壓;?
3、控制電纜彎曲半徑?
根據電纜型號確定最小彎曲半徑(如10kV電纜彎曲半徑≥20倍外徑、低壓電纜≥10倍外徑),在
電纜橋架轉彎處預留足夠空間,若空間有限,選用大弧度彎通(如1.5D彎通,D為電纜橋架寬度),必要時在轉彎處設置“電纜導向板”,引導電纜平緩過彎;?
4、損傷后修復?
敷設后及時檢查電纜外護套,若僅輕微劃痕(深度<0.5mm),用絕緣膠帶纏繞修復;若破損露出絕緣層,需截斷破損段電纜,用中間接頭連接(接頭需符合防水、絕緣要求),并做密封處理,嚴禁“帶傷使用”。